石化行業標準缺失獲初解
2015年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質量標準化工作會議消息,“十二五”期間行業質量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化工行業標準數量已由“十一五”末的5351項增加到6166項。行業標準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步解決了重點領域標準缺失問題,較好地滿足了行業發展的需求。
此外,在石化行業提出的2825項標準立項計劃中,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的相關標準占比達41.8%;報批的1911項標準中,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相關標準占比達33.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表示,行業標準化下一步應著重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規劃編制,謀劃好“十三五”質量標準化發展,與推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重大戰略結合;二是抓住改革機遇,推動行業質量標準化長效發展,加強危化品、橡膠制品、農藥等生產許可證審查部建設,強化核查組織管理,改進企業審查方式;三是深化“質量興業”活動;四是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如涂料、農藥、染料等行業的綠色化標準,工業排放氣及廢舊化學品資源化利用標準,碳排放與低碳產品評價標準及低碳企業、園區、城市等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生物工程、生物農業、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標準等;五是健全品牌工作機制,提升行業品牌價值和形象。(石化聯合會)
我國首次發布石墨烯產業報告
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月30日首次發布《2015全球石墨烯產業研究報告》,希望以數據的可信度與預測的真實性提升產業國際話語權。報告統計,2013年全球石墨烯市場規模約為1250萬美元,并預計2020年石墨烯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億美元。
報告認為,未來研發成果產業化平臺的影響力將成為該國石墨烯行業在全球石墨烯市場地位的重要衡量。隨著全球石墨烯產業的發展,以及各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的提高,歐美亞三足鼎立的局面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國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未來幾十年內很有可能成為全球石墨烯行業“領跑者”和主導者。(石化聯合會)
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8%
國家統計局11月1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與上月持平。(石化聯合會)
我國污水處理技術獲突破性進展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日前在青島宣布,我國污水處理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技術水平和創新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介紹,此次污水處理技術主要在三方面獲得突破:新型低能耗一體化MBR(膜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工程結構技術實現了傳統污水處理中厭氧、缺氧、好氧三池合一,生化過程在一個池內完成;新型無機—有機復合膜制備技術;以高度智能化為特點的遠程控制系統技術。(石化聯合會)
危化品風險高 環保部拒批湛江港碼頭擴建
近日,環保部公示一批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情況。其中,對 “湛江港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擴建工程”兩個項目不予審批。據悉,該項目計劃興建兩個5萬噸集裝箱的專用泊位、碼頭、堆場等設施。其中,危險品箱的年存儲量是1萬多箱。環保部在項目環評審查中指出,該項目環境風險中,關于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預測強,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污染物的排放量預測過小,預測結果并不可信。同時,工程實施中,工程建設洗箱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及設備沖洗水處理不符合批復要求,也沒有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石化聯合會)
未來五年全球將新增1.13億噸/年基礎化學品產能
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三屆亞洲化工大會上,IHS化學負責全球化工業務發展的高級副總裁馬克·埃拉莫表示,未來五年全球將新增約1.13億噸/年的基礎化學品產能,其中乙烯、丙烯和甲醇的產能均將新增3000萬噸/年以上,此外對二甲苯、苯和氯的產能也將出現增加。(石化聯合會)
化工新材料與電子組聯盟
11月8日,中國電子化工新材料產業聯盟在北京宣布成立。聯盟將打破行業界限,通過上下游跨界融合和產學研用深度結合,推動國產化工新材料在電子領域的應用。據悉,電子化工新材料是化工產業鏈的前沿領域,是電子信息產業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液晶顯示面板、太陽能電池、電子元件等制程中不可缺少甚至是關鍵性基礎化工材料。由于進入門檻高,目前國產電子化工新材料國內市場占有率僅30%左右,且多在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仍由日本、歐美、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廠商壟斷,部分產品進口依存度高達90%。(石化聯合會)
10月PPI同比下降5.9%
國家統計局11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PPI同比下降5.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6.0%。(石化聯合會)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11月9日發布的新報告顯示,全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加劇氣候變化,2014年這一濃度再創新紀錄。報告指出,二氧化碳約占過去10年長壽命溫室氣體輻射強迫總增量的83%。2014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達到397.7ppm(ppm是百萬分率,1ppm為百萬分之一),是人類工業化前這一水平的143%。2014年春季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高時,北半球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00ppm。2015年春季,地球大氣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濃度超過這一關口。據估算,2016年這種溫室氣體的全球年度平均濃度可能超過這一水平。(石化聯合會)
石化行業標準缺失獲初解
2015年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質量標準化工作會議消息,“十二五”期間行業質量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化工行業標準數量已由“十一五”末的5351項增加到6166項。行業標準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步解決了重點領域標準缺失問題,較好地滿足了行業發展的需求。
此外,在石化行業提出的2825項標準立項計劃中,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的相關標準占比達41.8%;報批的1911項標準中,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相關標準占比達33.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表示,行業標準化下一步應著重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規劃編制,謀劃好“十三五”質量標準化發展,與推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重大戰略結合;二是抓住改革機遇,推動行業質量標準化長效發展,加強危化品、橡膠制品、農藥等生產許可證審查部建設,強化核查組織管理,改進企業審查方式;三是深化“質量興業”活動;四是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如涂料、農藥、染料等行業的綠色化標準,工業排放氣及廢舊化學品資源化利用標準,碳排放與低碳產品評價標準及低碳企業、園區、城市等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生物工程、生物農業、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標準等;五是健全品牌工作機制,提升行業品牌價值和形象。(石化聯合會)
10月份化學原料和制品業增加值增長9.5%
國家統計局11月11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
分行業看,10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9.5%。分產品看,10月份,565種產品中有262種產品同比增長。其中,乙烯157萬噸,增長4.7%;原油加工量4425萬噸,增長1.6%。(石化聯合會)
環保部擬深化環境污染責任險試點
環保部“綠色經濟增長項下污染責任保險”研討會上消息,環保部正在制定深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指導意見,目前已形成初稿。未來環保部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否有必要在高風險領域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以及具體的標準和實施方案;其次是如何強化環境風險管理,目前各地保險產品的類別、范圍是否到位;三是投保企業環境風險理賠,責任認定和賠付范圍;四是轉變環境污染責任險過去主要由行政推動的局面,轉而由法律、市場機制推進該保險普及。
據悉,自2007年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以來,目前全國試點省、市、自治區已近30個,涉及重金屬、石油化工、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處置、電力、醫藥、印染等多個行業。(石化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