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成熟的業態都會經歷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端到高端的蛻變過程,涂料行業同樣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2014年環保風暴席卷了眾多行業,涂料行業也不例外。7月1日,國家環保部頒發的《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水性涂料》標準修訂版將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包括集裝箱涂料、木器涂料、交通涂料、防腐涂料、道路標線涂料的所有申請環境標志的產品的有害物質限量。其中特別增加了乙二醇醚及其酯類物質的限量要求;提高了VOCs、苯、甲苯等有機化合物的限量要求。
而在早些時候,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確定了今年重點調整退出的12個工業污染行業,涂料行業也被列入重點清退的清單里。這是涂料首次被認定為污染行業,此消息一經發布,在涂料行業中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面對著魚目混雜的涂料市場環境,業內人士對涂料市場的發展各執己見,一些業界人士對此有消極的看法“在新環保法下,很多涂料企業“理論上”將面臨著因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不過關而被淘汰出局的風險。”,而另外一些人士與前者態度大相徑庭,認為“雖然涂料行業目前處于一個比較艱難的時期,但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只有以市場為導向,敢于對企業進行整改,就一定會有發展空間。
筆者認為,我國是世界上的涂料大國,卻不是涂料強國。目前,我國國產品牌存在諸多問題,無論是從管理、思想、營銷、技術等的建構,還是從產品的質量和創新上,都與國外存在差距。對于還處于發展初期的我國涂料行業來說,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讓企業在經營發展的時候面臨許多亟待改進難題的同時,也理所當然地需要對行業發展仔細思考,摸索行業的發展前進道路。
最嚴環保法來襲
面對環保新政,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涂料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清潔生產能力將受到極大考驗。雖然不少行業專家都曾試圖為涂料行業“正名”,但長久以來,外界不少人始終認為涂料是“三高兩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低產出)產業。不管涂料行業是否真是這樣,但外界的這種思維,自然導致涂料行業在新環保法施行的環境下,處于不利地位。
目前各種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最主要原因。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排放。因此,我國的環保政策和法規呈現越來越嚴格的趨勢,每次的政策變化都能讓涂料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洗牌,讓更多涂料企業有了生態環保的意識和行動,總體上來說,環保法動真格更像是一種壓力,逼迫著涂料企業不斷地改善自身條件、突破自我,以適應環保要求,這對消費者、涂料企業和我們的環境都是好事。
期待標準落地
目前,涂料行業在標準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標準落實不到位。比如,很多沒有資質的小型企業,存在不達標以及惡性生產和銷售行為,成本就低,那么產品價格就相對較低,但是正規企業的生產和產品應用端多參考德國TUV、歐盟SGS等國際標準去執行,當然產品價格就會相對較高。
由于在這方面,消費者不了解也分辨不出,就會偏愛于更便宜的產品,導致中國水漆市場普遍存在概念戰、價格戰等惡性競爭現象。即使國家層面出臺了一些標準,但是在實施上面也遇到了阻礙,并沒有落實到位。很多企業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自律性差。因此行業發展舉步維艱,如果沒有強制性標準,那么就很難保證質量,讓消費者放心。
提高技術門檻
隨著環保政策的逐步出臺將可以提高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涂料企業只有加強對產品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流程的監控,從而保證相關產品的質量;另外,料企業應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對企業的轉型升級也十分有利。
合作共贏
長期以來,涂料企業之間都是各自為戰,打拼的非常艱苦,筆者認為雖然他們是同行,都有共同利益,但不一定要成為敵人。因此,企業內部有義務和責任把涂料行業做更好,使得企業能夠更健康的長足發展。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為涂料行業及涂料上下游行業搭建了非常好的交流平臺,大家可以通過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提供的各種平臺資源共享。全面提升各企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實力和區域競爭力。
因此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型涂料,并對涂料市場進行進一步整合,改善我國涂料業現狀,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應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綜上所述,涂料行業的發展,對于轉型成功與否,除了企業自身嚴于律己、不斷努力和勇于創新、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外,還必須在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下,合理規劃,全面發展,保證我國涂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涂料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涂料行業的路如何走下去,還需相關企業認真思考。